搶救消失中的農田 從一坪開始

庭潔 許

, SURROUND環境經營

法規守住數字 守不住田

宜蘭過去鬱鬱蔥蔥的土地,如今逐漸被農舍取代。根據內政部統計,2013 至 2022 年間,宜蘭共核發 3356 棟農舍使用執照,使用執照的規定是每塊農地僅能有十分之一的面積興建農舍,以確保耕地不被侵占。但實際上,即使建築面積僅占十分之一,可其餘部分仍被鋪上水泥,導致超過 98.4 公頃的農地受到侵害。

一坪地主計畫的發起人宋若甄因為在2023年的時候,她的農地被放上了售的招牌,因為她友善耕作7年了,非常有感情,所以她就在看到那個招牌出現的那個下午,在網路上發起了這個計畫,找大家一起集資購買農地。

 

660_06_01攝影/許庭潔

 

從一坪開始的守護

一坪地主計畫是一個群眾集資購買農地的計畫,地主買下地之後,把上面的這塊的農育權設定給宋若甄小姐,這位友善耕作農夫20年,透過這個樣子,讓農地只要有一個地主反對就蓋不起來房子,然後如果想要再把這塊土地賣掉的話,需要過半數以上的地主同意才能夠再交易,那這個方式就讓農地不會被轉賣。

 

660_06_02攝影/曹燕蜻

 

不只在地居民受到感動,來自外縣市的回應也意外熱烈。許多都市人透過一坪地主參與其中,希望用自己的方式留住農村的樣貌。

對宋若甄來說,有一個很深刻的回饋,大概兩三成的宜蘭人,覺得她在做的事情是他們想要支持的,可是有更大部分,大概有六成左右來自台北、桃園、新竹的都市人們,也希望它被保留下來,只是過去可能一出手就是要1,500萬、2,000萬,一坪地主提供了一個門檻比較低的方式,透過這個方式,大家都能夠為保留農田、保留鄉村地景出上一份力。

 

660_06_03攝影/曹燕蜻

 

一坪地主計畫的支持者賴青松大概20多年前從台北搬到深溝,他覺得一坪地主可以跟很多關心的人去說這個事情,如果你也關心台灣的農村、宜蘭的農地或者等等自然生態,你也可以加入,他覺得這個是有很大的鼓勵作用。

而另一位支持者朱美虹說,一開始比較沒有人會發現蓋完再蓋的過程裡,會丟很多建築的廢棄物,他完全都沒有在管旁邊就是在種田,其實很具侵入性,她覺得一坪地主計畫是一個解方,他們沒有要正面衝突,但是他們有話想對大家說,就用這種方式,其實是很溫和的。

 

守護農地的行動 缺乏制度支持

一坪地主的理念雖獲廣泛支持,但在制度與現實的落差下,想真正扭轉農地的流失仍需更多時間與配套。個人的努力固然珍貴,但如果缺乏制度的支持,再多的守護也只是暫時。

宜蘭大學園藝學系黃志偉助理教授認為一坪地主對整個農村地景變化的憂心,能夠轉換成一個具體的力量,甚至於直接介入農地的擁有權,它能夠確保他所購買的農地回歸到正規原始的農用。但是一坪一坪買,這樣的數目跟購買的速度追不上一個投資者,一坪地主可說緩不濟急。他覺得在政策跟執行面,缺了一點機制去讓整個台灣,不只是農地,就是整個土地利用是可以地盡其用,但是又是永續的。

 

660_06_04攝影/曹燕蜻

 

宜蘭的稻田消失與一坪地主的嘗試,讓我們看見土地守護的可能,也映照出全台農地的挑戰。要讓土地永續,不只是民眾的熱情,更需要政策、制度與每一個人的參與,才能讓農田不再被水泥地覆蓋。
淡江新聞 許庭潔 曹燕蜻 鄭瑀婕 採訪報導

 

延伸閱讀:

不種豪宅只種稻!「一坪地主」翻轉農地危機,「慢島生活」留下會呼吸的土地

拒絕農舍怪獸入侵!宋若甄集資超過1500萬 號召「一坪地主」留土不留房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