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非洲豬瘟疫情嚴峻,如何將剩食妥善處理成為挑戰,許多地方已經開始利用廚餘來達成循環永續,鶯歌國小在6年前申請環保局廚餘再利用的計畫,開始將校園內營養午餐的廚餘結合落葉,進行堆肥的永續循環。
鶯歌國小學生簡同學說明,第一階段會先將母菌、粗糠、落葉等等的東西加入廚餘,然後攪拌均勻,第二階段拿出來翻堆,讓它接觸到空氣陽光,有更多的養分可以讓它繼續發酵,接著第三階段就可以加入落葉,就會變成個堆肥,還有肥料。

攝影/黃熙芸
鶯歌國小除了將廚餘用來堆肥之外,還會將白飯另外裝袋,放進冰箱保存,以便之後拿出來與飼料混合後餵給雞吃。
學生提到,平常中午剩下的飯,會配上飼料並破碎,這樣雞比較好吃,一大塊牠們會吃不下。
鶯歌國小不僅可以將廚餘再利用,還能夠將農業廢棄物在校園內進行處理。
鶯歌國小輔導主任陳振威說到,不管是農業廢棄物或者雞大便,或是一些植物的枯枝落葉,整個園區能夠留下來東西在這邊做循環,所以才會看到剛才一山一山的堆肥場。
廚餘循環再利用不只侷限於校園內,許多有機農場也紛紛投入,這間位在南港的農場,就是利用黑水虻來分解廚餘。

攝影/黃熙芸
春勳生態農園園長林書文說:「我們目前來講是用這個豆渣比較多,一天給牠的那個豆渣下料差不多600公克左右,在處理廚餘那個衛生單位,他們一天應該有至少100噸以上的廚餘可以做一個處理。」
黑水虻不只可以分解廚餘,牠的蟲體還能當作飼料餵養家禽,而糞便則能夠成為有機堆肥來做使用。
林書文表示,可以把還沒有化成蛹的那些蟲體拿去餵雞。在台灣像很多個比較大的養殖場,他們是把牠曬乾,拿去做家禽或是動物的飼料,因為黑水虻高蛋白,牠會有更好的營養份存在。這個蟲體的排泄物是沒有農藥的,等於是完全是有機質。

攝影/李佩芹
林書文的下一步,是讓更多農場及相關機構能利用黑水虻,協助有效處理廚餘,並促進永續農業發展。
林書文用免費贈送方式讓農民有一種體驗,或是到學校去跟學校老師說明食農教育的最後一端,廢棄物要怎麼處理。
從校園裡的廚餘堆肥循環,到農場以黑水虻打造的生態鏈,這些有機做法讓廚餘由環境負擔轉化成資源循環,實踐永續新可能。
淡江新聞 李佩芹 黃熙芸 採訪報導
延伸閱讀: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廚餘堆肥】家裡的果皮、剩菜該怎麼辦?翻轉都市廚餘!從廢棄物到大地黑金
公共電視-獨立特派員 PTS INNEWS|黑水虻廚餘廠開工!讓廚餘變資源、走向綠色循環|黑水虻 廚餘新價值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