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守護生態 邁向「河好如初」

攝影/謝兆騏

 

由聯合報發起,民間一起守護河川資源的「河好如初」活動,5月2日在台北市張榮發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座談會,邀請學界、政府官員和民間代表一同針對台灣河川的永續保育,研討更好的解方。

聯合報系永續長羅國俊表示,此次座談會為聯合報與東海大學、清華大學攜手合作的成果,未來也期待更多致力於河川保育的學術機構共襄盛舉。他提到,本次活動亦邀集政府官員、企業界人士與非政府組織,共同投入台灣河川永續發展的對話與實踐。

 

攝影/劉依淳

 

經濟部常務次長賴建信肯定「河好如初」永續河川計畫的重要性。他引用世界水資源組織理事主席卡拉博士的話指出,當人們從天上或河川取用水資源時,就如同從圖書館借書一般,應該在使用後歸還至原處。他也提到,經濟部水利署長期以來推動走讀河川與流域學校等計畫,透過這些行動讓民眾理解生活中所面臨的水環境問題,並以科學方法共同思辨、尋求更完善的解決方案。

 

攝影/謝兆騏

 

東海大學研發長林惠真表示,早在五年前,東海就啟動「筏子溪活水計畫」,致力於河川保育工作。她說明,台中市政府當時串聯了東海大學、逢甲大學、中興大學與台中教育大學,組成四校聯盟,以「適水、清水、活水」為導向,打造「里川生活經營」模式。透過不同學校的專業導入課程,引導學生實際參與。林惠真也強調,年輕世代對環境議題的關注與行動力超乎想像,未來希望能結合課程與NGO倡議,進一步擴大影響力。

 

攝影/湯巧安

 

清華大學教授周秀專在座談會中分享新竹頭前溪整治經驗。他指出,頭前溪是大新竹地區重要的飲用水源,然而深入調查後發現,該水源因取水口位於下游,周邊出現不該設立於集水區的工廠與垃圾山等污染源,導致水質惡化,也使得整治行動成為一項社會議題。

 

攝影/陳楚尹

 

座談會中提及淡水河的整治與發展

經濟部常務次長賴建信指出,圖中所見為大稻埕的河岸,他強調,無論是淡水河、新店溪,或大漢溪,這些河川其實都緊鄰在民眾的生活周遭,是日常的一部分。

針對淡水河的整治方向,余紀忠文教基金會代表呂理德教授認為,民間參與不應只著眼於節流,更應將大型系統轉化為更靈活的小系統,才能避免淡水河走向枯竭。他指出,淡水河整治工程耗資逾千億元,並已開始推動汙水下水道系統建設,目標是讓淡水河在兩年內不再發出惡臭。

淡江大學學術副校長暨永續發展中心主任許輝煌表示,學校多位教師長期投入河川相關議題,並積極參與教育部的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包括「淡水好生活計畫」與「食農計畫」等。他提到,經濟系林彥伶老師在課堂中推動與水質及河川有關的課程,並有教師帶領學生划著獨木舟至淡水河進行垃圾清理,實踐生態與環境保育。淡江大學的永續發展與社會創新中心也辦理多場流域與河川主題的工作坊,並在2023年世界河川日活動中,結合二十多個社團舉辦展覽,展示師生在淡水河保育上的多項努力與成果。

 

攝影/劉依淳

 

台灣的河川孕育了人文與地方發展,透過大學與社會攜手守護水域環境,這樣的行動值得持續推動,也讓我們一起守護河川的未來。

 

攝影/謝兆騏

 

淡江新聞 許寧恩 謝兆騏 劉依淳 陳楚尹 湯巧安 採訪報導

 

延伸閱讀:

報導者成行動者!聯合報倡議生態永續 盼與環境「河好如初」

台中的母親河-筏子溪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