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莓夢想家 台灣種出藍金奇蹟

育葦 林

, LIFE民生消費

從溫帶到亞熱帶 台灣藍莓的栽種之路

年輕農夫返鄉栽種藍莓,一片藍紫色的果園悄然綻放,屬於溫帶作物的藍莓林煌仁卻挑戰在低海拔地區栽種,長年的研究結果,他找出了在平原農地也能穩定產出藍莓的栽種秘訣。

 

 

林煌仁表示他們在2017年開始嘗試種植藍莓, 台灣人種的大概是三大品系,有南高品系、北高品系跟兔眼品系,這3個品系又以這個需冷量來區分。

藍莓需冷量是決定是否能成功結果的一個重要因素,需冷量不足,藍莓就不會開花結果。

林煌仁說明需冷量在台灣的定義是大概15度C的上下時間,它15度C以下的時間,累積就是一個需冷量,在台灣的平地,要產量要有產值的建議就是在平地選擇200小時以下會比較好。

 

 

林煌仁表示最主要是溫度高跟這個病害蟲害,是目前在種植上面最大的幾個問題,像蟲害的部分就是有薊馬,或者是像蛾類的幼蟲,毒蛾幼蟲就是俗稱的毛毛蟲。

台灣氣候變化劇烈,病蟲害多,林煌仁積極與國外交流技術,共同提升種植實力。

林煌仁表示國外的客戶大部分是偏向東南亞為主,以交流的心態來說,像日本、紐西蘭、澳洲都是有在做種植上的交流。因為在台灣的氣候變化比較大,種植的問題會比較多。

林煌仁說明每年在生產大概有兩成到四成不等的比例是要被列入次級果,次級果就是要做價值提升,所以才會去開發副產品,包含像冰棒、果醬、酵素、醋。

 

 

從科技業到田園 步入全職農夫

出身農家子弟,過去並未踏入農業工作而是進到科技業發展,高壓的工作型態,讓林煌仁感到厭倦,在父親的農場擔任假日農夫卻出奇的感到放鬆。

 

 

林煌仁說明,在父親退休之後,家裡有留有一點點小土地,一開始有做一個假日農夫,慢慢的也培養出還不錯的一個心態,因為畢竟之前剛開始在科技業是個高壓的環境,回到這個家鄉去做一個勞力的工作,反而是放鬆心情。

從家裡小小的農地出發,擴展至今的藍莓農場,這片土地裝載著一顆想慢下來的心與無數綻放的台灣藍莓。

淡江新聞 林育葦 陳品伃 莫翔 黃品昕 採訪報導

 

延伸閱讀:

呼密農場生鮮+觀光,藍莓、黑莓、覆盆莓、草莓成「莓果樂園」

科技新貴變身專業藍莓果農 台中林煌仁拚出百大青農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