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導盲杖引路 外出更自主

冰妍 莫

, CREATE創新創業

近年來,部分地方政府改以在重點路口鋪設「警示型導盲磚」,提供連續導引的「引導型導盲磚」則逐步減少;輔助設備長期缺乏完善規劃,以及行人道違停與路面高低不平的情況,導致視障人士出門困難重重。傳統導盲杖在面對複雜環境時功能有限。為此,臺北科技大學的教授以及團隊研發出智慧導盲杖,希望透過科技讓視障人士出門更安全。

 

攝影/曹燕蜻

 

開發團隊學生張竣皓說明,智慧導盲杖的安裝方式相當方便:「它有這個滑槽,就是直接扣上去。」目前產品主要有兩項功能,第一是高低差的辨識功能,能夠透過紅外線偵測前方路面的高低變化,當前方遇到樓梯,或是騎樓到馬路之間的高低差時,導盲杖會透過語音方式發出提示,提醒使用者注意。第二項功能是導盲磚的辨識,導盲杖裝置利用前面攝像頭,針對前方的影像辨識導盲磚。辨識功能利用邊緣運算,再透過AI演算法去做運算,當對準導盲磚的時候,就會有提示音效。

 

攝影/曹燕蜻

 

除了智慧導盲杖,團隊還開發了一款手機應用程式搭配使用,讓視障人士外出時對環境更了解、行動更方便。這款應用程式主要針對半盲的視障人士設計,張竣皓表示:「他使用上可能看不到,所以我們在設計上都是非常大圖塊式,而且有明顯顏色對比。一般視障人士在使用的時候,基本上是拿著手機,連接藍牙耳機,然後去聽這個音效。」

研發團隊曾與伊甸基金會、臺灣圖書館合作,進行一系列智慧導盲杖的推廣活動,讓視障人士有機會體驗使用這項輔具。開發團隊學生謝明鈞表示:「視障人士確實都蠻積極的,也很支持我們有這樣的一個輔具實現,他們其實都很喜歡跟我們做一些交流。」

團隊一開始設計的是一整支新的導盲杖,張竣皓回憶:「一開始他們的使用意願是不太高的,因為他們可能是天生,或者是後天就看不到了,較難去理解或接受要學習新的東西。」後來團隊調整設計方向,改版導盲杖的形式後,使用者就變得比較願意嘗試,就不會那麼排斥。

 

攝影/曹燕蜻

 

比起用研發的產品來盈利,鍾明桉副教授與團隊更希望在各界幫助下,讓視障人士可以免費使用這些設備。鍾明桉希望政府機關能共同協力,讓這項輔具真正落地,讓所有的盲人可以去使用,而不是讓盲人去採購這樣子的一個設備。臺灣已經算是一個非常先進的國家了,社會福利足夠可以讓這些盲人不用再去買國外的導盲杖,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國產研發的導盲杖來支持我們的一些盲人,先讓我們自己的國人有一個很好的福利先去使用,再推到國際上。

從導盲磚到智慧導盲杖的引路,讓視障人士有了更安全可靠的出行方式;而未來在政府與社會資源的串連下,這套本土大學研發的輔具,有機會成為更多有需要人士的日常配備。讓導盲杖不再只是一個設備,而是成為視障人士新的眼睛。

淡江新聞 莫冰姸 曹燕蜻 採訪報導

 

延伸閱讀:

視障輔具避障引導重建生活 智慧手杖/眼鏡指引安全方向 

新科技大未來-智慧導盲杖-AI視障輔助器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