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衣物堆成山 難再利用
根據環保局統計,全台每年產生約八萬噸二手衣,換算下來,一公噸就等於近三千件衣服被丟棄。然而真正能被再次利用的比例卻不到兩成,大量衣物最後扔進入焚化爐,不僅造成資源浪費,也加重環境負擔。
綠材科技創辦人林正雄表示,其實舊衣回收我們丟到舊衣回收桶,目前願意去接受這些二手衣的大概就以非洲為重要的一個地區,全世界都往非洲去運,所以從往年可能有將近七、八成可以變成二手衣再次販售,慢慢的變成大概只有剩下兩成左右。

攝影/紀宣宇
原是腦神經專家的林正雄,因長期投入環保志工服務,開始注意到大量無人問津的舊衣問題。這個問題促使他離開中研院,投入舊衣再生技術的研發,希望讓廢棄紡織品重新找到價值。
衣纖木製程
舊衣經過回收與加工後,其中的纖維被粉碎、壓縮並融合,製成一種外觀像木頭的材料「衣纖木」。這種材料保留了布料的韌性與強度,可用來製作家具、建材,讓舊衣重新找到第二生命。
林正雄博士分享衣纖木的製作過程,不織布會先造粒變成一些顆粒,屬於複合的紗線,布料也是把它粉碎到差不多一兩公分的大小,再次去把它造粒的時候,就會把這兩個混合的東西做成片材,片材粉碎成碎片狀,再透過機器模具去熱熔,就可以做出來各式各樣的一些建材。

攝影/紀宣宇
衣纖木的耐性
以舊衣製成的「衣纖木」不只外觀像木頭,耐用程度也經過多重測試。從泡水浸泡到重壓實驗,都展現出超乎想像的強度,成為真正取代原木的再生成材。
纖維它是屬於長的,所以就像鋼筋一樣,水泥就像這些不織布,有了這些鋼筋這樣子的建材,它就會非常的強韌。大概10公分的大小,大概可以耐25噸的壓力去壓它,所以一輛坦克車來去壓是沒有問題的。

攝影/紀宣宇
衣纖木技術已經走入生活實際應用。企業將員工制服回收後,經過加工重新製成生活用品,回到消費通路中使用,讓舊衣再次發揮價值,也讓環保成果更貼近日常生活。
林正雄博士分享目前大概有四十幾家麥當勞的門市,已經都使用他們制服做成了衣纖木的建材,甚至像GU,民眾拿著舊衣去到GU,GU回收了這些舊衣之後,也都會委託他們再製成衣纖木,最終就可以變成衣架、手機座,或者是建材,甚至是家具的一些產品,再回到消費的通路當中去使用。

圖片提供/林正雄
從回收舊衣到製成耐用建材,衣纖木讓原本即將被丟棄的衣物重新找到價值。這項技術不僅延長衣物生命,也為減少廢棄物和碳排提供新方法,讓環保不再只是概念,而是實際落實在我們生活中。
淡江新聞 邱語霈 紀宣宇 鍾瑞甡 採訪報導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