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租屋市場的隱形牆

秀秀 吳

, CARE人文關懷

台灣已進入超高齡化社會,根據內政部2024年統計,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430萬人。獨居長者約有100萬人,其中近20萬在外租屋。租屋已然成為許多高齡長者選擇的居住方式。

下著雨的台北市,我們跟著華山基金會的志工一同前往訪視住在萬華巷弄裡的獨居長輩。

 

攝影/黃紫茵

 

今天來訪視的徐伯伯有3個孩子,年紀漸長後為了不成為子女眼中負擔,選擇出來獨自居住。

說起為何獨自居住,他說:「現在小孩子房子大,他不要跟你住,因為為什麼他要上班,你一個人在家沒人照顧,他還怕你出事怎麼辦。這時代不一樣了,家有一老等於煩惱。」

華山基金會志工定期會來訪視徐伯伯,除了送物資更為了暸解長輩的生活近況是否安好。徐伯伯是臺灣社會近20萬在外租房長輩中的一位,這些高齡長者卻在租屋市場上處處碰壁,徐伯伯就曾遇到被房東區別對待的經歷。

他回憶起當時情況說:「他還問我說你有沒有存款,那你房租怎麼付,我說,我說我申請房子,小孩子多少會給我,他說小孩子假設不給你,那我就沒有辦法拿房租了,我就小姐對不起,我沒有辦法租,我就走了。」

對高齡房客來說,租不到房,往往不只是經濟問題,更是社會對老化的恐懼與誤解。

 

攝影/黃紫茵

 

崔媽媽基金會扶助部主任馮麗芳認為房東他們最怕的,應該就是長者在租了房子之後,他們年齡大了,在裡面發生一些意外,然後意外沒有人處理,甚至在裡面死亡,長者也失去了工作能力,他們也會擔心他付不出房租。

屢遭房東拒租的徐伯伯因緣際會下找到現在的租屋處,即使不到2坪,馬桶只能安置在床邊,可這已經是伯伯好不容易找到負擔得起且願意承租給他的房子。

徐伯伯在運動的時候,碰到一個比較年輕的,就問他有沒有房子要租人家,他說有一個小房子,你來看看,徐伯伯來看發現這麼小,想說怎麼辦,那就暫時就住在這裡,因為現在租房子很難找,年紀太大了,人家不要租你,怕你說生病了什麼很麻煩。

政府為了因應這類狀況,提出了興建社會住宅、包租代管等相關政策。

 

攝影/吳秀秀

 

政府是社會住宅蓋了之後,會撥40%,就是100戶當中,會有40戶是給弱勢者。

73歲的辛阿姨,雙腿不便,一人住在堆滿雜物的房子裡,長年獨居在外租屋的她也想過住進社會住宅,登記後卻遲遲等不到屬於她的名額。

辛阿姨說他們登記,號碼到就會通知,承辦人跟他說五、六年,但她五、六年又一個五、六年了,從100年到現在已經114了。

即使有了應對的政策,仍成效不足,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已完工的社會住宅僅約3萬戶,對於像辛阿姨這類弱勢的獨居長輩可謂是僧多粥少。

崔媽媽基金會扶助部主任馮麗芳說:「名額根本不夠,而且3萬戶不是只有租給老人家,要照顧的人太多了。你看一般的年輕人,政府也納為照顧的對象,而且是重點。」

老人是一群最沒有能力的人了,社會住宅應該要提高一點比例租給這些老人家。有的時候我們就想說是不是多一點誘因,多投一點資源下去補助這些房東,然後再搭配社工的工作下去,讓這些老人不會成為一個孤零零的一個人,好像是沒有人管,是不是能夠多提高一點,老人的出租率。

淡江新聞 吳秀秀 黃紫茵 採訪報導

 

延伸閱讀:

囚租人生-報導者

長者租屋遭房東狠拒民代要求高市府重視銀髮居住正義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