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面結晶釉 綻放陶瓷之花

結晶釉製作不易 多細節需掌控

結晶釉是一種陶藝技術,在釉藥中加入鋅和矽元素,讓陶瓷在燒製過程中產生晶花。千塘窯藝術文創的陶藝師夏如龍在退伍後開始研究製作結晶釉,至今已有四十年資歷。

夏如龍表示,當初是因為不讀書,想學個一技之長,那時候去鶯歌看到這個行業,認為好像很好賺錢,所以就一頭栽下去。

然而霧面結晶釉的製作並不容易,製作前期的瓷土選擇就是一大關鍵。

夏如龍說明結晶釉製作過程第一個是選土,先問溫度是不是匹配釉藥。假設透明釉的土適合的溫度是1,300度,結晶釉也是1,300度,土質如果說用的是1,200多的,結果燒出來就會坍塌,那就白費了,所以一般要先問溫度,再問瓷土的性質。

瓷土的選擇關係到是否能燒製成型,而釉藥的調配則是瓷器是否會產生晶花的核心。

夏如龍說:「它的一個方向就是說鋅可以結晶,鋇也可以結晶,它只是在用量多與少,只是在控制溫度的高低,把它配比好以後去研磨。因為它是顆粒狀粉狀,要研磨成才是叫做釉藥。」
 
659_06_02

攝影/陳偉樂

 
在前期的準備做完之後,練土、旋坯和施釉,每一個步驟也都相當講究。

夏如龍強調練土的時候要注意兩點,第一空氣是不是已經把它抽乾了。要重複、去切割、去檢查,因為老機器不可能一直抽到很均勻。第二是在旋坯的時候,要注意它的角度,而不是說直接把模具加上去就OK,還要看土的多與少。第三在施釉的時候,如果是浸越久,釉的厚度會越厚。

想要陶瓷在燒製時產生晶花,成敗往往由溫度掌控。陶瓷在上千度的窯爐中燒製到熔點後開始瓷化,隨著溫度下降到晶區後,逐漸產生晶花,溫差稍微偏移,陶瓷便可能無法結晶。

夏如龍說明窯爐裡面的角落,溫度有的高、有的低。要算準它的溫度,溫度太高,它也長不了晶,溫度太低,它也長不了晶。
 
659_06_03

攝影/陳偉樂

 
全台唯一霧面結晶師傅

夏如龍在研究霧面結晶時,也遇上許多困難。他花費多年時間鑽研技術,歷經多次失敗,才終於成功製作出霧面結晶釉,成為台灣唯一一位霧面結晶師傅。

他認為霧面結晶本身的挑戰很高,燒不好坯體會崩裂,因為它的膨脹係數大,夏如龍研究了大概七年才有今天霧面結晶出現。因為亮面早在二十年前就有了。所以他很自豪的說:「霧面結晶到現在還沒有人有,這是我的驕傲。」
 
659_06_01

圖片提供/千塘窯藝術文創

 
走向國際 實現藝術生活化

夏如龍的作品不僅獲得外交部認可被選為外賓禮品,也獲得MIT微笑標章,產品更外銷到國外。他目前積極研發新產品,希望將陶藝融入進生活當中,實現藝術生活化。

夏如龍現在的作品在機場販賣,以歐美國家為主,主要販賣餐盤,將作品推廣到藝術生活化,這是夏如龍的期許。

淡江新聞 李佩芹 陳偉樂 徐雅玲 採訪報導
 
延伸閱讀:

溫潤如玉的“霧面晶花瓷” |千塘窯藝術文創有限公司|【台灣真善美】2025.03.23

【 結晶釉 】火上的蓓蕾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