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淤泥燒陶瓷 復興鶯歌特色產業

淤泥一直都是台灣水庫所面臨的問題,因為清理成本過高,淤泥無法解決,嚴重危害了水庫的壽命。庫泥燒創辦人林金德將這些淤泥轉換為有用的陶瓷原料,不但可以解決水庫淤泥這項環保議題,更能夠帶動鶯歌當地的產業轉型與發展。

當林金德要採集淤泥時,必須先跟北區水資源局申請,目前因為北水局會將淤泥從水庫底下抽到沉澱池去沉放,只要北水局同意後,林金德的團隊便會派車去到沉澱池,北水局會幫他們裝到卡車上,讓他們載回來。

 

汙染物再生 製成多樣化陶藝品

庫泥燒的製作流程是先將淤泥製成泥漿,灌入各式各樣的模型後,再送進火爐燒製,最後進行彩繪。

林金德一開始因為不知道庫泥燒適合的溫度,就放在現有的窯進去燒,最後燒出來的兩個產品是黏在一起的。因為庫泥燒的收縮比特別大,只要把溫度燒到超過本來應有的溫度時,它又會膨脹,所以那些就是團隊一開始都沒有去料想到的,唯一的方法就是一直不斷的嘗試。

 

攝影/張芳甄

 

結合在地資源 帶動產業多方發展

除了一般的陶製品,水庫淤泥也能夠有很高的多樣性,林金德創立了「弘鶯陶」創意執行發展中心,透過一日教學、產學合作及成立小組,極力推廣大眾都能夠使用水庫淤泥作為原料,來開發更多的文創產業。

林金德表示在推展產學合作時,會到學校去跟學生傳達訊息,用這個材料來做創作,來做商品設計,以後我們可以說這個是台灣文創商品。他希望都會有年度的產品產出,也希望把這個年度產品產出的概念,推廣到整個鶯歌的同業間,不只是他們的工廠,也不只是庫泥燒,就是整個產業。

即使鶯歌陶瓷擁有多年的豐富歷史,但因為工業的進步,台灣紛紛改用自動化技術而面臨到產業衰敗的問題,但如今,也有庫泥燒這個發明,成功開啟了產業轉型,為鶯歌陶瓷開闢一條新的道路。

 

攝影/張芳甄

淡江新聞 張欣鈴 張芳甄 採訪報導

 

延伸閱讀:

WALKER報導:藝術和生態的跨界新玩法庫泥燒 — 樂陶之旅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