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酪農名揚國際

承翰 林

, CREATE創新創業

機器取代人工擠乳

酪農業為高工時產業,365天全年無休,梅桂牧場的主人沈月春,從荷蘭引進了自動化機器人後,終於在繁忙的工作中獲得了喘息的空間,擁有一套標準流程的機器人,也讓乳牛的工作環境更加舒適。

沈月春:「這一區的話幾乎就是全自動化,不需要人多做的干預,所有的生理控管都是由母牛自己安排,假如說牠們脹奶的時候,就會自己進站擠乳,這個擠乳機器人,牠所站的位置是有地磅,可以知道牛的體重,然後套乳杯是靠紅外線加雙鏡頭,將牠對準然後套上乳杯。」

 

攝影/張瑞恩

 

沈月春:「現在就是它會逐一把乳杯收下來,那它擠完奶的時候,就會分析牠的乳蛋白還有體細胞數,那就可以觀測說,導電度就知道牠的細胞有沒有發炎。」

榨乳機器人讓乳牛的擠乳時間更加自由,而拌料機器人則負責照顧牠們的飲食。

 

攝影/張瑞恩

 

沈月春:「因為草原本是長的,它會把它切短跟日糧,它會有豆粉、微量元素、微礦、小蘇打、玉米下去,做一個混合之後,再餵飼泌乳牛,這台機器人它一天至少要拌10次,因為不止乾乳牛要讓它拌,還有一群就是腳有生病的,或者是剛分娩完的牛隻,是也由它拌。」

 

攝影/張瑞恩

 

機器人除了接替榨乳和餵飼料的工作,清理牛舍更是有一套。

沈月春:「現在看得到就是全自動的吸糞機器人,它是由電腦排程,然後一天24小時自己排程出來,做吸糞這個動作,把畜舍的清理工作全面做到位。」

梅桂牧場現已步入,全自動化的經營模式,但在當初引進第一台機器的時候,沈月春花費了不少心力,讓牛群適應。

沈月春:「牠不知道進站這台機器為什麼會動,牛會怕,那一頭牛大概700多公斤,你覺得我靠我跟我先生的力量,可以推動牠嗎?那個時候,我跟我先生是每天,一個人幾乎工作16個小時,那在第二週的時候,大概在下午5點多,有一頭牛自己進去擠乳了,我跟我先生真的是抱起來一直跳。」

 

配種基因名揚國際

機器養牛節省了大量的時間,然而榨乳量的多寡,還得回歸到乳牛基因的優劣。梅桂牧場長期專注於基因的配種,去年在全球種公牛基因檢測中,獲得了優秀的成績,並將這項基因命名為福爾摩沙,讓全世界看見,台灣科技養牛的成功。

淡江新聞 林承翰 張瑞恩 採訪報導

 

延伸閱讀:

梅桂牧場科技化養牛 擠乳機器人上線讓酪農第一次睡到飽

機器人餵飼 梅桂牧場效率高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