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幫盲 視障者進入閱讀視界

紙上一顆顆凸起的點,這些是讓視障者能夠閱讀的文字。然而點字書雖然是視障者的學習方式,但對於有些後天失明,或對觸覺比較不敏感的人來說,用手觸摸比用耳朵聽來得困難,因此有聲書是更簡單的閱讀方式。

視障者陳麗鳳表示,有空的時候比較常聽的是有聲書,因為最主要因為中途視障者,在摸點字方面會有一點不足方,比如說可能你年紀比較大才看不到,所以末梢神經就比較差,比較摸不出來。

 

有聲書志工篩選 圖書館嚴格把關

台北市立圖書館啟明分館裡,有許多志工正幫忙製作有聲書。為了不讓視障者在聽的時候被混淆,志工們需要經過嚴格的考試、訓練以及試用期,才能正式上線。

有聲書志工篩選人員Marvin表示在篩選志工的時候,第一步是考量志工的咬字發音的正確性,譬如在評分的時候,會根據六大類的國語發音的病讀來做篩選,Marvin同時模擬錄製有聲書。

 

有聲書眉角多 製作時間長

志工在製作有聲書的過程中,除了咬字、斷句清楚外,該如何表達書中的內容也是一大重點,而無論是點字書或是有聲書,都得花上好幾個月的時間製作。

有聲書製作志工李松齡表示,在念表格,或者是有一些對視障的人來說他們會比較難理解的那些地方,就會想說要怎麼樣講,如果自己看不到的話,要怎麼樣才能夠真正的理解這個書裡面在講什麼。例如操作三個小時,可以聽到的、完成的檔可能只能聽一個小時,如果很薄的書一天可以錄好幾本,如果很厚的,有時候要好幾個月。

視障者跟一般明眼人的書籍量相差許多,更難以跟上最新出版的書籍,但圖書館以及志工們還是盡可能地加速書籍的上架,希望能為視障者多盡一份心力。

 

淡江新聞 陳佳雯 林沂萱 採訪報導

 

延伸閱讀:民視異言堂:眼盲識不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