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未解 寵物食安再受質疑
2024年爆發了貓咪低血鉀事件,經查驗後,許多證據都指向貓咪是吃了同一個品牌的飼料導致鉀含量過高,但這些飼料送檢後全部都符合法規,至今仍找不到原因,導致許多飼主對於寵物食品的挑選仍存在疑慮。
飼主楊先生表示,因為現在的法規就是一些基本的法條,只要有通過就可以去申請了,其實不是很嚴格,但是實際上裡面的內容物是不是對貓狗有害及是否有一個專業的機構去做檢驗,也難免會有一些換個名字、換個包裝就再上市,這一塊可能還沒有那麼足。

攝影 / 于佑欣
由於現行法規寬鬆,業者只需通過基本的檢測就能將商品上架,甚至宣稱自己的食品有特殊功效。對於此現象,台灣寵物營養保健食品學會秘書長謝長奇表示,最近有聽到一個比較有趣的,它在推廣毛孩要吃葉黃素,但毛孩的解剖生理上,牠的眼睛根本沒有黃斑部的結構,可以讓葉黃素發揮它的功能。而陳俊言律師則表示,在實務上經常發生,因為都主張有療效,或者是說這是唯一可以治什麼,會產生一些讓人家購買的慾望,業者就是希望他的產品越多人買越好,可是這在法律上其實是不容許的。

攝影 / 于佑欣
新制法律仍存疑慮
面對這樣的困境,政府在2025年5月提出《寵物食品管理法》草案,期望建立更完善的寵物食安監管機制,但新增的條例是否能幫助飼主選購到安心的飼料,仍成為一大課題。陳俊言律師表示,當然比較安全,它目的就是要從源頭保護產生的產品不會危害到食物,所以這個點還是很重要,真正可以落實的一些查緝跟所謂的檢驗,還有源頭及追蹤產品的生產過程當中,你每一個環節都做得很落實的話,它所產的產品自然就跟之前產品的品質不一樣,這樣一定會保障到我們所飼養的寵物。
標章檢定成課題
除了法案的推行,標章的制定也成了飼主挑選的重要依據,但標章的檢定及認定還需要嚴謹的規範措施。對此,台灣寵物營養保健食品學會秘書長謝長奇說明,其實標章非常多種,不曉得飼主是否真的了解標章的意義,比如說有一些標章,它只是有完成文件內容的完整性就有標章,還是說它真的在製程上面有這個管控才有的標章。飼主楊先生則表示,可以再多一個評比,比如說農業部有列出了哪些商家是優良商家或是優質的產品,他覺得這個是給很多有點茫然的飼主,在挑選商品的時候,有一個可以參考的方向。

攝影 / 于佑欣
寵物食安改革持續深化
在連年爆發的寵物食安風暴下,飼主的不安始終未消。法規更新、標章管理與檢驗制度雖陸續檢討,但能否真正落實、提高嚴謹並做到資訊透明,仍是最大考驗。為避免再有毛孩受害,讓每一項上架的食品都經得起檢驗,將是政府、業者與專家共同努力的長期目標。
淡江新聞 黃意雯 于佑欣 採訪報導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