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行為門診 讓飼主更了解毛小孩

在這個盛行養寵物的世代,了解寵物非常重要,會思考的狗行為團隊看見台灣人養寵物的盲點,開設動物行為門診,專門分析寵物的行為,團隊成員之一的徐莉寧也在大學授課,培養學生動物關懷的觀念。

 

  攝影/林韋君

 

養寵物成為現代逐漸普及的現象,根據農委會統計,700萬戶的家庭中有超過28%,約200萬戶的家庭飼養寵物,且飼養寵物的人口每年平均增加9%,但是棄養的流浪動物也跟著逐年增加,動物行為門診,也是新型態的動物保護教育,專門分析動物的行為,從根本解決每隻寵物與飼主之間的問題,減少棄養以及動保事件的發生。

 

 攝影/林韋君

 

徐莉寧醫師說,動物行為門診跟一般獸醫門診不一樣的地方是,他們比較像是去協調飼主跟動物之間卡卡的地方,有時候人會用自己的認知解釋動物的行為,動物行為門診需要去引導飼主,讓他們站在動物的立場去想。

徐醫師大概工作了五年之後發現,其實很多寵物並不是在於疾病,而是在於他跟動物的相處,那甚至是在照顧的觀念上或者是教養的觀念上,產生了一些誤解,才導致的疾病,這是他們非常不樂見的。

 

生活環境擁擠 造成寵物不適

會思考的狗行為團隊認為,台灣的生活環境,不管是交通還是建築物都對動物不夠友善,對寵物的認知也造成寵物與飼主之間產生誤解,而台灣也不流行帶著幼犬去上課,跟訓練師學習狗的社會化課程,動物醫院過於擁擠的空間,也使寵物處在緊繃的狀態,因此他們希望透過動物行為門診,提供毛小孩友善的諮詢、課程以及環境。

 

 攝影/林韋君

 

我們對於動物可能會有一些刻板印象,以及我們的期待,就是我們會希望狗狗要乖,好像狗狗不能有自己的意見,如果狗狗今天不順從我,那他就是要騎在我頭上,這一個概念,我們很希望可以多多去推廣他應該是過時的,應該說如果動物他今天有一些譬如說可能會對你齜牙咧嘴,或者是說會對你低吼,我們可能要去理解說他現在出現了什麼問題,就是如果動物出現行為問題,不是代表他要找你的麻煩,而是他想要告訴你說他現在自己遇到了一些麻煩。

 

開設相關課程 帶領學生了解寵物

徐莉寧也在真理大學授課,開授寵物相關課程,教導同學們如何為寵物進行健康照護,並深入探討人類以動物作為身心靈上的羈絆是否有其必要性,透過教育引導學生進行動物權以及動物福利的思辨,培養大眾生命關懷的正確觀念。

我們在取得動物的時候,本來就應該要具有一些基礎的知識,然後還有對狗狗來說我會尊重他們的空間,就是有些狗狗他可能會需要跟其他的人或動物保持一段距離。

我花了很多時間在講動物福利,這個年代你可能你怎麼對待動物以及我們在不知不覺當中利用動物,是一個我們會需要去思考的問題,其實你在日常生活當中,你有很多時候是有跟動物相關的。

 

攝影/林韋君

 

動物行為門診有助於解開飼主與寵物之間的誤解,透過了解寵物的內心,治療寵物的個別症狀,讓人與動物關係更密切,降低棄養與動保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攝影/林韋君

淡江新聞 韓心柔 林韋君 採訪報導

 

延伸閱讀:

報導者-接毛小孩回家,然後呢?從動物到同伴的當代關係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