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救命機器AED

作皊 李

, CARE人文關懷

心臟驟停 救命關鍵四分鐘

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是心臟驟停發生時的救命機器,經過儀器分析和確定發病者的身體狀況是否需要以電去顫,若判定患者適合使用,則自動給予以電去顫的功能,讓患者恢復心跳,AED如此重要的救命神器,究竟民眾對於它的了解有多少呢?民眾朱先生針對此議題表示沒記錯的話,應該是貼兩片,民眾劉小姐提到是課本教的那樣子,沒有親自操作過,民眾黃小姐則笑說高中會學怎麼用,但是有點忘光了。
 

攝影/顏珮伶

 
教育推廣 怕錯比怕罰更深

雖然多數人知道AED的存在,但真正操作過的人卻不多。愛陌生安全推廣協會長期致力於AED教育與宣導,但仍觀察到民眾最大的障礙,除了不會用,還有不敢用。

愛陌生安全推廣協會創辦人陳治圩認為大家真正最擔心的是自己會不會因為做錯而害了別人,讓他更不好這件事情,其實整台機器就只有兩個鍵而已。一個是開機鍵,一個是電擊鍵,所以就是開機跟電擊,可是你開機就很怕按到了,還要叫你按電擊鍵,那個壓力就更大,所以他們真正的心魔,其實不是在操作,而是在執行這件事情上面。而事實上AED的操作相當簡單,從開機、貼電極片到按下電擊鍵,甚至是最後的CPR節奏都能跟著機器的引導去完成急救步驟。

首先第一步「開」,打開AED電源開關,取出AED電擊貼片,第二步「貼」,按照貼片上的圖示,將貼片貼在患者的右胸上方和左胸下方,第三步「插」,將電擊貼片的插頭插入AED主機的插孔,第四步「電」,AED會自動分析患者的心律,並發出語音指示,在分析時不要碰觸患者。當AED語音指示需要電擊時,務必請旁人離開,確認沒有人碰觸患者後,再按下電擊鍵,電擊後立即回到壓胸步驟,跟著AED的電擊節奏持續按壓。然而根據調查顯示台灣的AED設置密度高居全球第二,但實際使用率卻不到3%,除了面臨民眾對於AED不會用、不敢用的問題,規範上也出現一大難題。

陳治圩提到假設找到AED後,能不能拿得出來才是關鍵,AED設置在大樓裡面,但大樓可能會關起來,可能管理員也不給你拿,因為你知道為什麼要用,管理員不知道。
 

攝影/顏珮伶

 
AED四項措施 從認識到行動

即便政府針對AED推出四項措施,一、法規修訂,增修《緊急醫療救護法》條文,規定特定公共場所應設置AED,並納入「善意救人免罰」條款,鼓勵旁觀者施救而不必擔憂法律責任。二、裝設與設備普及。三、教育訓練、開辦AED急救課程,提升民眾參與度。四、資訊透明與管理,推動AED安心場所認證,但在「拿不出來」和使用率上仍顯示政策的不足,因此愛陌生更希望推廣全民教育,讓AED基本知識更加普及化。

愛陌生安全推廣協會跟台中市政府建設局在市民廣場,以及跟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辦推廣合作,這已經3年到目前要第4年了,也跟台中市政府消防局做一些推廣合作,像是救護週。另外也號召學生志工和公家機構合作,進行急救教育的推廣。

AED是能救命的機器,但若只有機器,沒有使用者,它仍然只是「沉睡的設備」。如果每個人都敢在關鍵時刻按下「那個鍵」,AED就能真正成為守護生命的力量。
 

攝影/顏珮伶

 
淡江新聞 李作皊 顏珮伶 鄭鈺霈 採訪報導
 
延伸閱讀:

台灣AED密度全球第二,推廣使用障礙仍多!|聽見AED|公視 #獨立特派員 第918集 20250903

AED使用率不到1% 打119後聽「這聲音」幫救命|TVBS新聞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