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見的專業 玩轉聲線配音員

您在看外國的節目時,是否會留意角色正唸著流利的中文,為了讓觀眾能夠更身歷其境,配音員會為了節目獻聲,但您知道台灣專職配音員的現況嗎?現在,就帶您一窺在配音室裡,努力工作的配音員。

一條長廊,兩旁是一間間的錄音室,裡頭的人,正在為節目進行配音。在台灣,專職的配音員約一百多人,而有穩定線上工作的,僅僅二十多人,因為影劇市場狹小的關係,配音員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

台灣這個配音界,它不是很健全,不像國外,或是日本聲優,你看我們航海王,日本可能有二、三十個人配,台灣只有五個人配,千軍萬馬還是這五個人,如果說你沒有東西變的時候,你只能夠發揮你的聲音的變化。

 

共鳴腔轉換 創造百變聲音

錄音室內齊全的錄音設備,正等待著好聲音,為節目注入靈魂,在麥克風前,看著畫面、讀著稿,細心揣摩出生動的角色情緒,正是配音員的拿手好戲。

通常基本上呢,你至少要具備大概幾種聲線的變化,就以年齡層來說,那當然有很多年輕的配音員,新進的配音員,一定先從卡通開始訓練起。卡通的話,你聲線變化要更多,比如說,這個大家好,我是這個阿輝伯,我是這個是李登輝,這個。

比如說,像河馬的聲音對不對,河馬的聲音怎麼發出來的,就是要這樣子的聲音。

你發聲的部位,比如說你鼻腔共鳴,就像這樣子,這是鼻腔共鳴,或者是胸腔共鳴,或者是透過腹腔共鳴,總而言之,每一個人都可以變出很多種的聲音。

 

文本在地化 貼近觀眾日常生活

十幾年前,《南方四賤客》是第一部進行文本改編的卡通。為了讓觀眾喜歡來自外國的節目,並融入其中,搜尋時事、流行用語,也是不可或缺的工作之一。

當初會進行說這樣子的文本二創,當然是希望說能夠結合台灣在地化,能夠讓台灣的觀眾看到,這樣一個創作的時候,是更有感覺的。

我們用了大量的時事,用了大量的鄉民用語,我們也用了很多台灣國語,或是針對人物的特性,做了很多聲線的變化,做出來成果,其實坦白講,我們也覺得蠻滿意的。

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配音員,也許沒沒無聞,但卻是讓節目精彩有趣,所不可或缺的幕後功臣。

 

淡江新聞 陳照宇 黃彤 採訪報導

 

延伸閱讀 :

魯蛋叔叔聲創工作室FB:https://www.facebook.com/unclelululu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