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鐵匠

馬場角落的蹄鐵匠

清晨的馬場,敲打的聲音隱約從角落傳出,郭聖彥,台灣少數的蹄鐵匠,透過雙手鑄造出獨一無二的馬蹄鐵。每一件蹄鐵不僅是馬匹的「鞋子」,更是保護其蹄部免受傷害的屏障,同時也提升了運動表現。無論是行駛的馬匹,還是其所穿的蹄鐵尺寸,都能顯示出蹄鐵匠對細節的精準掌握與專業。

 

 

健康要照顧 打鐵要趁熱

修剪馬蹄鐵的過程繁瑣且精細,從拆卸、割切、磨光、加熱到釘釘,每一道工序都至關重要,直到一個完美的馬蹄鐵完成。馬蹄的生長速度大約為三至五週,類似於人的頭髮,每月需要修剪一次。這一過程主要是修整多餘的部分,保持其形狀整齊,促進血液循環。蹄部的形狀若不修整,可能會藏汙納垢,進而滋生病菌或導致腐爛。不同場地的運動需求會影響馬蹄的摩擦係數與抓地力,因此,蹄鐵匠根據不同情況調整馬蹄的形狀與結構,確保馬匹的最佳表現與健康。

 

 

蹄鐵匠的一生

13歲便開始騎馬的郭聖彥,從小便與馬匹建立了深厚的情感。退伍後,對未來感到迷惘的他,在昔日同儕的建議下,決定前往美國,花費五年時間專心學習釘馬蹄的技術。這段時間,他不僅在美國深造,還遊歷德國、英國和澳洲,四處汲取經驗,並在馬匹醫院工作多年。最終,他的努力與專業獲得了回報,並於2020年成為台灣首位受邀擔任奧運官方蹄鐵匠。這一切的契機來自於一次偶然的相遇,當他在參加世界盃時遇到日本奧委會主委,並接到邀請,前往東京奧運為馬匹提供專業服務。對於郭聖彥而言,這一切都如同新鮮的挑戰,充滿了無限可能。

 

 

社會的偏見與眼光

郭聖彥在國外獲得了極高的尊重,技術與智慧得到充分認可,無論是同行還是業界人士,都對其專業深感敬佩。然而,在台灣,儘管他擁有豐富的經驗與技術,卻常面臨偏見。許多人,尤其是家長,往往將這項工作視為不受重視的行業,甚至認為從事這樣的職業是「骯髒」的選擇,甚至對自己的孩子說,若不讀書,未來也許會走上這條「低賤」的道路。

 

助馬如助己

儘管蹄鐵匠這份工作常遭人非議,且火燙的火紋和被馬匹誤傷的情況時有發生,對於郭聖彥而言,這一切卻別有一番意義。他認為,當自己的技術能夠幫助另一個生命時,這份工作便成了充滿樂趣的使命。能夠用雙手創造出別人無法做到的成就,對他而言,這份成就感無可替代。郭聖彥表示,無論遭遇何種挑戰,只要能夠用自己的雙手幫助馬兒,所有的努力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淡江新聞 黃楷皓 吳秀秀 採訪報導

 

延伸閱讀:

請叫我釘蹄師!幫馬做美甲

為馬換新鞋之馬蹄鐵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