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量增多 廢棄口罩成環境壓力

2019年底,新冠肺炎席捲全球,為能打贏抗疫第一戰,經濟部號召口罩業三十多家公司,40天内建立92條口罩生產線,將日產量由200萬片提升到1000萬片,為台灣防疫提供安穩保障。

瀧澤科技總經理戴雲錦表示,疫情來的時候其實大家都風聲鶴唳,而瀧澤都經過SARS的那一段時間,覺得這個疫情來的時候,心理上很緊張。看到外面大家排隊買口罩,心裡想說,自己能幫什麽忙,疫情大家排隊,大家那麼緊張,自己幫得上忙。專業可以,自己就去做,想法很單純,所以那個時候整個戰鬥力不是僅靠想像的,每一個人都是挑起了好像能夠救國救民那樣的精神。

 

圖片提供/張舒涵

 

口罩大量丟棄,威脅海洋生物

隨著產量不斷升高,口罩也對環境造成了不小的負擔。據環保組織海洋亞洲的統計報告,以每年全球生產520億個口罩來算,2020年有15.6億個口罩流入海洋,這些廢棄口罩遍佈在海洋裡,對海洋生物的健康安全產生了不小的危害。

環保人士陳信助說,到現在他的FB社團已經調查到全國已經來到兩萬兩千多個。而口罩其中中間那一層叫做不織布的材質是一個塑膠,這個口罩一旦落入海裡,落入郊外的時候,它會去影響很多很多的生物,也有看過一些照片就是因為,鳥類因為我們口罩的繩子,去綁住他的腳,或纏住他的身體,都有這樣的事件發生過。

 

圖片提供/海洋亞洲

 

廢棄口罩難處理,回收制度需解方

針對廢棄物丟棄所造成的環境問題,一般的解決辦法是研發回收技術,使其變成可再生材料。但目前的技術,並不能對廢棄口罩進行有效利用,更不用說完善回收制度。

瀧澤科技總經理戴雲錦認為,口罩未來可能會變常態。只是說口罩成分裡面怎麼樣去讓他會比較容易分解,不然這個以後對整個環境的污染會很嚴重,因為不織布都化學的,不容易分解。他覺得在這個方面政府要去想想辦法。

 

圖片提供/張舒涵

 

口罩造成的環境負擔,並不是研發不織布回收技術,就可以解決的問題。當它受到更多人的關注與重視,才能夠避免廢棄口罩變成像寶特瓶一樣的自然之殤。

淡江新聞 蘇得瑞 張芳甄 採訪報導

延伸閱讀:

陳信助臉書社團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