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腦油的時光印記

寧恩 許

, CARE人文關懷

台灣樟腦的歷史足跡

在早期的日治時期,樟腦曾是鄭芝龍與日本貿易的重要商品,後來成為台灣經濟支柱。其中苗栗更占了全台產量的95%。當時必須持有台灣總督府核發的腦丁執照,才能合法從事製樟行業。而持腦丁執照製樟廠,至今還在堅持經營純手工製作樟腦油。

 

攝影 / 馮璽恩

 

吳治增是樟腦工廠的第三代,因為從小就耳濡目染,看著阿公開始就做這份工作。早期一桶香樟油大概可以賣到8萬塊,一度跌到剩2萬塊。爸爸說他付出的心血好像本錢都拿不回來,後來一度都沒有賣。

 

化學樟腦興起衝擊傳統產業

隨著時代變遷和新式製藥科技的日新月異,化學樟腦油開始量產,導致煉油工廠逐漸關閉。因為不想看著產業就此沒落,吳治增決定接手,讓這份事業延續下去。

看到阿公、爸爸這個事業是不是把它留下來,讓後人知道早期台灣有那麼輝煌的歷史。吳治增想說這樣沒落也不是辦法,就把它開發成日常用品,後來慢慢打開市場,大家對這個天然的東西接受度還蠻高的

 

攝影 / 許寧恩

 

樟腦油製作工序繁複 

樟腦油的製作,從挑選木頭開始就要非常講究,需達到一定樹齡才能提煉。

大概要40年的樟木,30到40公分的左右,才收購,收過來以後會先過濾

香樟不能摻到臭樟,因爲它兩種極性是不一樣的品種。臭樟沒有腦砂,香樟含樟腦的成分比較高,會結腦砂,而且它的經濟附加價值比較高,如果摻到臭樟一根,香樟整個腦砂就沒有

 

攝影 / 馮璽恩

 

經不起一點錯誤,所以判斷樹木這個工作相當重要。而樟木經過分門別類後,接著就是把樟木刨成木片。看似平凡無奇,卻是整個焗腦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第一步驟

如果整塊樟木放進去是煉不出來的,它裡面很紮實,所以要把它打成有裂縫,方便我們把油萃取出來

將塑膠桶裝滿碎木片後,再倒入前方的蒸爐鍋裡。一層層堆疊時,還得依靠人力,一次又一次地踩,同樣的過程得要反覆進行,直到1千公斤的蒸爐裝滿為止

因為踩越紮實,可以縮短蒸餾時間,原來如果說你要做六、七個小時,踩紮實的話,縮短到大概剩下四到五個小時

 

 

結晶轉化成天然精華

3千公斤的木片堆積後,再來用蒸氣蒸餾、油水分離,才能得到純淨的樟腦油。由香樟煉出的油,冷卻後會形成結晶,也是最珍貴且值錢的腦砂

 

攝影 / 許寧恩

 

拿回去用破的襪子、絲襪就包一包,吊到衣櫥、餐櫥防蟑螂、螞蟻,腦砂做成精油膏,可以消腫退紅。平常如果外出,戶外有小黑蚊或是去做農務工作就擦一擦,這樣子蚊子就不敢靠近,或是開車想睡覺,這樣擦一擦,精神百倍。

純手工煉製而成的樟腦油,與一般市面上加工製成的樟腦油大有不同。透過簡單的檢測方式就可以輕鬆分辨。純手工提煉,比起市面上由水和乳化劑製成的樟腦油,差別在於搖晃時所產生的泡沫較少。

消費者表示日常的生活消耗品,用了十幾年。以前用殺蟲劑對身體比較不好,有了樟腦油這種天然的東西,就用習慣了。

從一開始面臨到產業凋零的困境,吳治增在堅持純天然製造的路上,著力於開創樟腦油的嶄新用途,讓樟腦油不只是油,將老店轉型成功,讓這份夕陽產業延續下去、代代傳香

淡江新聞 許寧恩 馮璽恩 採訪報導

 

延伸閱讀:

食尚生活家:國寶樟腦油 轉型精油衝銷售 | 食尚生活家 | 三立財經台CH88

台灣第一等【靠嗅覺辨別樟木 古法提煉精純樟腦油】苗栗_精選版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