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的重生 在海洋變遷中種下希望

海洋環境惡化 繽紛珊瑚逐漸消失

珊瑚在海洋生態系裡扮演重要的角色,牠提供小魚棲息空間,也維持生物的多樣性,但原本繽紛的海底景色正一點一滴消失。為了守住這片生態,有一群人默默努力,為珊瑚爭取更多的生存機會。

海科館珊瑚復育人員鄭佳泓提到:「全球暖化造成海水溫度上升,導致珊瑚大量白化,此外海水酸化也會讓珊瑚骨骼變得脆弱,進而無法支撐整體結構。
 

攝影/范瑀庭、許寧恩

 
打造珊瑚重生的安全基地

為了守護逐漸減少的珊瑚,保種中心從室內培育著手,模擬海洋環境,控制水質與光照,讓珊瑚可以在穩定的條件下健康成長。

鄭佳泓說:「目前的復育方式主要以切割為主,如果珊瑚中間斷裂處有藻類大量生長,會以剪刀將其剪除,並使用水中三秒膠塗抹適量,再將珊瑚插回基座。他強調不能離水太久,因為人體體溫對珊瑚而言過高,珊瑚可承受的水溫約在23到28度之間,因此操作過程會盡量在水中進行。室內養殖系統由電腦IC控制,調節光照與水溫,一旦溫度過高,會啟動冷水機降溫。等到珊瑚長到適合的大小,會由志工將其種回海中。他補充,原則上希望珊瑚長到5公分以上,並能完全包覆基座,否則在海浪沖擊下容易從黏著處斷裂。」
 

攝影/范瑀庭、許寧恩

 
志工潛水清藻 為珊瑚清出呼吸空間

除了研究人員,志工也是復育行動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定期下海,替珊瑚清除藻類與觀察健康狀況,一同守護這片海底森林。

台達基金會珊瑚復育志工張維真說:「藻類會與珊瑚爭奪養分,因此從3月底開始,他們會安排志工定期下潛進行珊瑚照護工作,負責拍照與清除珊瑚上的藻類。」
 

攝影/范瑀庭、許寧恩

 
海底建築師 撐起豐富生態系

鄭佳泓形容珊瑚就像海底的大樓,形成過程中會產生許多孔洞,提供小型生物躲藏,進而吸引掠食牠們的大魚聚集,逐漸形成完整的珊瑚礁生態系。

台達基金會珊瑚復育志工蔡奇勳認為大海是人類的天然冰箱,唯有與大海互利共生,才能促進海洋的永續發展。他強調人們應與海洋建立更緊密的關係,進一步保護並協助其生態系維持健康。
 

攝影/范瑀庭、許寧恩

 
守護珊瑚的這場生態保衛戰,需要的不僅是研究人員和志工的努力,也需要每一個人的行動參與。從減少塑膠、節能減碳做起,就是守護珊瑚、守護海洋的第一步。

淡江新聞 陳昱喬 范瑀庭 許寧恩 採訪報導
 
延伸閱讀:

為什麼保護珊瑚對海洋生態比你想像的還重要?

台達、海科館建零碳珊瑚諾亞方舟拚3年復育1萬株、培育耐熱品種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