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雞毛撢子 台灣僅存匠人陳忠露

專注的神情,俐落的動作,在陽光灑落的三合院裡,能看見一支支雞毛撢子挺立著。早期雞毛撢子不但是家家戶戶必備的清掃工具,更是台灣不可或缺的傳統文化。

陳忠露師傅和我們分享,早期如果買新房子,要買一個雞毛撢子,買新車也要雞毛撢子,雞毛是要起家、發財。師傅強調,雞毛就是要用、要動,不用會壞掉,這種東西越動越漂亮,清門窗清什麼都可以。

 

 

產業沒落 一心守護家傳事業

這裡是彰化縣埔鹽鄉豐澤村,民國五、六十年代,曾經是台灣最大的雞毛撢子生產地,隨著歲月流逝,雞毛撢子產業逐漸沒落,而陳忠露夫婦依舊堅持手工製作,只想把雞毛撢子做得漂亮,堅固又耐用。

陳忠露師傅告訴我們,塑膠的撢子比較不能活動,他也曾經做過塑膠的,但是塑膠的大家都不跟他買,他現在家裡也還有。這些雞毛很好用,有彈性的,所以他有辦法生存到現在不簡單,除了品質不錯,還有做得要認真,別人才會跟他買,一掉毛別人就不敢跟他買。

而牆上各式各樣的雞毛撢子,外觀雖然簡單,在挑選雞毛上卻是一門學問。不僅可以取自公雞的背部、脖子和尾巴,母雞毛也能夠做出別具特色的雞毛撢子。

 

製作費時費力 講求慢工出細活

陳忠露師傅教導我們,製作時要用赤腳踩著棉線,左手轉動木軸棒、右手挑出合適的雞毛,一片片用白膠黏上木棒,讓棉線緊緊纏繞住雞毛,一層一層堆疊直到蓬鬆的雞毛之間幾乎看不到縫隙。

 

 

夫妻倆在靜謐的午後製作雞毛撢子,雞毛撢子所牽起的緣分,讓他們不知不覺陪著彼此走過大半輩子。問起師傅誰做的雞毛撢子比較好,夫妻倆害羞的笑了起來。

陳忠露師傅說,他們其實做得差不多,妻子跟著他做了五十幾年,她很會做,雞毛撢子做得很漂亮,他們兩個雞毛撢子做出去大家都要再買,妻子做很認真,很順很慢,不會隨便做做。所以這種生意,他會捨不得放棄就是這樣,他們那時候沒有地方賺就是從雞毛撢子開始,就這樣放掉,他覺得很捨不得。

 

 

儘管雞毛撢子的榮景不再,夫妻倆仍樂於分享這項碩果僅存的傳統技藝,也能感受到他們對雞毛撢子的真情流露與台灣珍貴的職人精神。

淡江新聞 陸詠心 彭詮翔 採訪報導

 

延伸閱讀:

陳忠露手工雞毛撢子 Facebook粉絲專頁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