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水鳥消失中 保護棲息地生態

臺灣擁有豐富的鳥類多樣性,座落在東亞澳遷徙線的中間,每年都有數百種候鳥來休息補充能量、度冬或繁殖。由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及國內野鳥協會組成「台灣新年數鳥嘉年華」,以六年時間共同監測水鳥,發現有十二種水鳥的數量明顯減少,而蘭陽平原和彰化沿海地區的狀況最為嚴重。

鳥是一個指標,當什麼樣的環境有什麼鳥,代表這個環境是夠好的,數量越多代表這個環境的生態狀況越健康。而宜蘭跟彰化面對的幾個困境是,宜蘭很多的民宅進到農舍裡面去蓋,彰化是很多的工廠會設到裡面去。台北鳥會總幹事陳仕泓:「我們其實多少是發現到,這樣兩個環境造成的影響還蠻大的,當然氣候變遷所造成的數量下滑是有,但如果跟其他歐美國家相對比,台灣其實是下滑非常嚴重的。」

 

攝影/邱子綾

 

棲地環境破壞 影響水鳥生態

調查結果發現,東方環頸鴴、磯鷸、青足鷸和長趾濱鷸全台數量呈現顯著性的減少趨勢。觀察得知,這些水鳥會使用沿海泥灘地、河口、水稻田、魚塭、埤塘等各種濕地環境棲息。而水鳥減少的原因,可能和濕地面積縮減與棲地品質劣化有關。

中華鳥會秘書長呂翊維指出,大部分大家都指向一個源頭,棲地喪失或棲地破碎化,所謂的棲地喪失就是指棲地不見、被開發或是被污染;棲地破碎化就是指一塊棲地,中間被開了好多條道路。有些物種無論是鳥類或動物,他們會隨著整個棲地被道路切割後,放棄原來的棲地而去尋找其他更開闊的區域,因為他們對這種被切割的區域會產生迴避的一個現象。所以這幾年保育生態學裡面常常在提到,棲地保護是保育裡面最優先應該要被看重的事情。

因此,維持各種濕地環境的面積與品質,避免棲息地遭到嚴重破壞及汙染,都將是未來保育遷徙水鳥的重點工作。

 

圖片提供/呂翊維

 

避免繁殖期干擾 設立水鳥保護區

透過教育實際參與守護棲地的活動,新北市八里區米倉國小與荒野保護協會合作,於淡水河河口沙灘上豎立一道護生圍籬,營造季節性水鳥保護區。

米倉國小林愛玲校長:「這一次我們帶著老師跟小朋友去守護北堤沙灘上經常看到的東方環頸鴴,其實他本來是一種候鳥,那這個時候大概在三月中以後,大概就是他們的繁殖季節。」希望讓小朋友藉由這個機會,實際上去做一些棲地的工作,然後實際上去了解,才會知道這個區域有這樣子的鳥媽媽,需要我們去保護。」

盼藉由這次試驗性的計畫,呼籲國人辦理淨灘活動時避開水鳥繁殖季,並提醒民眾不應於繁殖期間將車輛駛入沙灘,以免不慎輾壓幼鳥或鳥蛋,共同保育水鳥的下一代,維持良好的棲地生態。

 

攝影/邱子綾

淡江新聞 邱子綾 張舒涵 採訪報導

延伸閱讀: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最新水鳥監測成果出爐,多種水鳥數量減少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