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賣燃油車趨勢 車行面臨轉型挑戰

台灣目前是全世界機車密度最高的國家,每 100 人中就有 92 人擁有機車。政府前幾年為了對抗空汙,響應綠能交通工具,提出要在2035年禁賣燃油車,但這卻引起傳統車行及民眾的劇烈反彈,政策因此被迫喊卡。機車行老闆陳慶全告訴我們機車行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他們擔心自己的生計面臨問題,尤其在這一兩年電動車大力發展,傳統機車行會覺得沒有車子可以賣,也沒有車子可以修。所以會希望政府在這一方面採取比較緩和的一個方式。

 

油車電車構造不同 轉型需各方協商

走進傳統機車行,老師傅熟練地替機車換機油、修火星塞,處理大大小小各種問題。但隨著來勢洶洶的電動機車,他們的專業很有可能在未來派不上用場。電車取代油車的趨勢逐漸明顯,車行轉型迫在眉睫。

 

機車行老闆陳慶全在維修站向我們講解說,燃油機車因為有內燃機,所以它的構造會比電動機車還要複雜。電動車在整合模組化之後,比較容易診斷出車子的異常。所以對傳統車行轉型遇到最大的困難在於店面的規劃還有資金。技術方面或者是通路釋放的方面,是要政府跟車廠共同討論協商,看看有沒有什麼合作模式。

 

智慧科技加乘 給消費者全新體驗

跟著陳老闆的腳步,我們來到了他經營的電動車行,無論是店內環境還是銷售人員,都可以看出這是一筆龐大的成本支出。銷售人員Joyce告訴我們這款Ai-1的智慧儀表板還多了導航的功能。3C產品、人工智慧的科技搭載到車子上面,可以讓消費者在騎乘的時候有更智慧、更舒適、更方便的享受。

走進維修室,售服工程師向我們介紹修電動車的邏輯。

售服工程師 TIN說:「我們要拆掉這個然後去插電腦,然後去讀取它一些錯誤的資訊。因為這顆電腦還蠻聰明的,它什麼東西都會去記憶住,所以我們要用電腦去看它有什麼問題。」

 

與異業結盟 打造新型態車行

率先轉型的陳老闆,不僅同時經營智慧型電動機車,更是看準通路優勢發展多角化經營,讓機車行變得更不一樣。

陳老闆舉例說明:「我們的發展藍圖是希望能夠做到油車跟電車在同一個通路裡面一起販售,我們也會跟比如說物流業者去做寄物或是取物這樣子的服務 。」

未來機車行可能是租借站點、補給中心,面對低碳節能的風潮,只有將產業、消費者、與環境連結起來,才能創造共好的局面。

淡江新聞 蘇耘萱 黃畇宏 採訪報導

 

【延伸閱讀】

2035年禁售燃油車大限政策「未出生就夭折」學者點出問題在這裡…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