粿印職人鄭永斌 賦予糕點美麗印記

台灣每逢年節喜慶,家家戶戶都會吃糕餅慶祝,這些傳統糕餅,上面總會印上充滿古意的花紋,細膩的圖樣,襯出木頭粿印特有的溫潤質感。

製造糕餅的陳師傅表示,老師傅雕出來的,跟機器做出來的,一個比較感覺時間的淬鍊,一個就冷冷冰冰的感覺。

 

粿印精湛技藝 鄭永斌堅持手作

老師傅一刀一鑿刻畫出的花紋巧妙的點綴糕餅,製作粿印考驗經驗與耐心,從選材到刻劃印記,粿印師傅鄭永斌三十多年來堅持親手完成每個步驟。

鄭永斌向我們介紹製作粿印步驟:「我做這個食品模具是這樣子,先從我去買料開始,一般我們木頭,最起碼要一年的陰乾,備料我會拿我的那個任何造型,挑出客人要的造型,沿了那個版去畫圖,再使用線鋸機取形,第二關手拋機,第三關是自動拋,再來就是拋花,拋花了之後我們會打氣孔,打氣孔我們就會磨底,再來我們就拿到前面去雕花,刻完成之後我們再拿去砂磨機那邊把它打磨,就可以完成了。」

 

攝影 / 許卉晴

 

克服身障學木雕 定居故鄉做印模

鄭永斌幼時患有小兒麻痺,求學過程艱難,因而踏入建築木雕產業,打下雕刻基礎,然而卻面臨產業衝擊,為了維生,他回到家鄉台中,接觸食品模具雕刻,最後立定志向專心製作手雕餅模。

談起求學時期,鄭永斌說:「當時學校跟國民就業輔導中心配合,有肢體障礙,不再繼續升學的去報名,因為從小對「藝」的方面特別有興趣,我當時學的是門花雕刻,從學徒出來的時候,台灣的產業已經開始在外移了,我們學到技術的人要工作找不到工作,可是就是因為當時也是中秋餅模最需求的時候,就慢慢的轉移進入這個產業。」

 

攝影/許卉晴

 

克服經營困難 收藏粿模發揚產業

過去粿印產業曾面臨中國、東南亞的塑膠模具削價競爭,導致台灣專做粿印的師傅所剩無幾,但鄭永斌仍堅持原木手工雕刻,收藏上千個食品模具,並設計客製化花紋,守護傳統,將之發揚光大。

當我們問起鄭師傅的感受,他說:「當然是很不好受,因為整個銷售的管道、結構都已經改變,因為客人他們也是要便宜就好,大陸的發展都已經進入電腦化了,我是手工雕,一刀一刀雕出來的,所以說它的立體感會更好,客人給我們一個任務,有辦法把它刻到他滿意,我們自己那個成就感其實,比那個獲得的利潤那個還要大的。」

 

攝影/許卉晴

淡江新聞 許卉晴 黃孟晴 採訪報導

延伸閱讀:

沅豐食品模具文創工作坊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