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海大學發生學生遭客運輾斃的憾事,行人地獄的名詞再次被放大。在用路安全上,每個人並非自願成為加害者和受害者,此次東海意外事件發生,視線死角再次成為焦點。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教授陳菀蕙,提出對視線死角的看法。
攝影/黃紫茵 黃俞甄
車輛構造的弊病造成無法避免的危害
陳菀蕙教授以A4紙舉例車輛視線死角,假設距離是兩側到大概十米遠的話,以這張紙三公分來說,在雙向四車道左轉的道路上,這樣放寬出去,大概會遮到十倍的範圍,這是車輛構造裡頭無法避免的部分。
攝影/黃紫茵 黃俞甄
危險警示系統減少風險 台灣可以怎麼做
陳菀蕙教授說:「在台灣的話,像交通部一直在推的就是行車視野輔助系統,所以就會多一些監視的相機,去看這些死角的地方是不是有人,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還是要去往危險的警示系統主動發聲,發出聲音來告訴公車司機駕駛。」
攝影/黃紫茵 黃俞甄
學生會看見問題成為倡議的角色
而有一群人,同樣深受校園附近交通困擾,他們感同身受大家的苦痛,以科學的方式代替恐懼的責備,開始了一連串的道路權益爭取。
學生會代表認為學生會應該是一個「倡議」的角色,跟所有淡水人一起努力來促成,淡江大學周邊的道路的改進,其實從生活周遭去出發,也是議題發想的來源。
學生會的倡議,加上淡水人共同的努力,現階段危險彎道已加裝了斑馬線,大幅度降低用路人的馬路恐懼。
最後,陳菀蕙教授認為台灣不是只有道路危險,我們的駕駛行為也很危險,在這個不好的道安文化的叢林裡,我們真的是處處會受傷。因為路是大家在用,不要一直想說行人我的路權最大,很多的時候如果換位思考,我保守一點或許我的行為就會不一樣。
淡江新聞 何詠榆 黃紫茵 黃俞甄 採訪報導
延伸閱讀:
東海女大生被撞驟逝,公車司機13年前肇事「扛1命」判緩刑!巨業前後說法不一,被害家人喊不能原諒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