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紮偶化身新藝術 傳統文化世界發光

紙紮品通常在祭拜時燒給先人,代表對逝世者的一種心意,是一門悠久的文化,但許多人對紙紮抱有畏懼或神秘的態度。百年紙紮店第四代張徐展,改變紙紮偶做法,顛覆刻板印象,創造具現代藝術的意象內涵,成功將這項傳統藝術推向國際。

 

沉寂的氛圍伴隨著詭譎音樂,老狗奄奄一息橫躺著,靈物也跟著節奏舞動。這是2015年的<亞洲藝術雙年展>,來自台灣的張徐展把傳統紙紮變成動畫,獨樹一格的創意,讓他在國際上特別受矚目。

 

那紙紮本來又跟死亡的意涵有關,那一般人來說會覺得有點禁忌或忌諱這樣,可是我就讓他加入一些馬戲團的元素,不管是聲音或是他的色彩,我就讓他可以有點衝突感,跟死亡有點衝突感這樣。

 

幼時生長背景 成為創作泉源

28歲的張徐展,創作靈感來自從小的生長環境,家中的紙糊店已經有百年歷史,每逢廟會節慶,總是特別忙碌,但或許是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之下,熟悉的場景反而啟發了他的創作靈感。

 

因為我本來家裡就是在做紙人,有很多那種吊掛的那個走獸,或是假花假草,或是一些電冰箱、車子什麼的,小的紙紮品這樣,然後小時候會覺得它是玩具,它不太像喪葬用品,看起來滿親切的,所以我就特意把它放在我的那個偶動畫裡面這樣。

 

張徐展的父親,是紙糊店的第三代,熟練砍著竹子,三兩下的工夫就完成紙紮品的骨架,對他而言,紙紮不只是養家活的生意,更是一門傳統工藝,因為裡面蘊含了對逝世者的滿滿心意。

 

做紙紮好像一種藝術,還有就是說一種責任,人家孝心要給那個先人對不對,那我們需要完成他的心願,不要說有某個地方做得不好、不夠完整,對自己也是一種會自責,怎麼沒有把它弄好。

 

居住環境變遷 紙紮業經營慘淡

然而,再多熱情卻阻擋不了紙紮業的式微,現代人居住空間縮小、家中大多不再擺放大型紙紮品,需求量縮減,撐不下去的紙紮老店紛紛歇業,昔日榮景已經不再,看在張爸爸眼裡十分痛心。

 

老的凋零的凋零,新的話就說沒有那個工作量,那你有人要來我裡學,我跟他說,如果以後你沒辦法維持生計的話,那你怎麼學這個有什麼用

 

鋁線取代竹製骨架 傳統紙紮偶動起來

不忍心傳承百年的家族工藝就此消失,張徐展開始想,如何開創紙紮業的第二春,於是他開始用紙紮來創作藝術,以鋁線來取代傳統骨架,多了能自由活動的關節,傳統的紙紮偶便在這一刻有了生命,成為動畫主角。

 

我好像不太是想要用完全的那種神明的形象,所以我覺得他把那個外皮拔掉,它留下很本質性、很純粹的動物的形象,那它就可以拍成動畫,就一格一格拍,一格一格做這樣子,然後再透過一些道具的搭景,就是像這種花台,或是一些這樣子的花,然後它就,我可以就是搭建一整個佈景,然後去完成我要處理的故事的劇情這樣。

 

就是他比較多變,然後想法也比較詭譎一點,就是他想得到一些別人想不到的事情,脫掉一些民俗的符號,但是又可以讓外面的人可以理解紙紮這個行業。

 

姐姐負責幫忙家中事業,弟弟負責創作動畫,百年的紙紮老店,因為年輕人的注入,變得朝氣蓬勃,甚至還能躍身國際舞台,看在爸爸眼裡相當欣慰

 

當然是很高興,他做的方法,跟我做的模樣不一樣,我們是寫實逼真為原則,現在是說有意象,有那個東西出來,就把它變出什麼創意,就把它變成新潮一點。

 

傳統紙紮搖身一變 世界舞台獨領風騷

把傳統的紙紮變成前衛藝術,張徐展想要證明,古老的技藝並不會走入歷史,反而能代表台灣在全世界發光發熱。

 

我覺得有時候它很像一種訊號彈,就是我做的這些作品,然後它其實會發生一些事情,然後它會攪動原本的文化的結果,然後慢慢的就擴張這樣子。

 

就如同對往生者的那份心意,即便灰飛煙滅,仍會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著。

 

淡江新聞 李昱萱 陳羿郿 江翌華 李松育 洪苡雙 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