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置藝術庇護所 沉澱心情好去處

在這個繁忙的都市生活裡,每天在街頭上總會看到人群熙來攘往的現象,現在在臺北市立美術館的廣場外有一個庇護所,可以讓都市的民眾有機會走進用竹材編制的庇護所裡面暫歇,沉澱心情。

一步步隨著蜿蜒的隧道,放眼望去,可以看見大人、小孩,在這裡嬉鬧、歇息,抬起頭,陽光從穹頂上灑落,這裡是臺北市立美術館外特別搭建而成的「庇護所」。

這個作品的名稱取名為庇護所,最主要是說,王老師的作品呢,他是想要傳達這個空間裡面,進到裡面的時候是一個心靈的庇護所,那希望就是群眾來到這裡面的時候,可以感覺到就是內心可以非常非常的平和這樣。

 

作品使用竹材編織 呈現自然風貌

仔細一看,庇護所是由上千支竹材交錯而成,藝術家王文志,帶著來自家鄉的竹子,與同鄉的工匠,親手建構出原始而自然的建築風貌,希望加強人與環境的連結。

王文志老師他為什麼要選用竹子來做這個媒材的原因,其實這跟他生長的環境有關,從小生活的時候的環境,就四周圍都有很多很多的竹子,在這個環境的那個薰陶之下,老師就開始用竹子來做一些編製,延續傳統意涵然後去做一個轉化。

 

賦予舊衣新生命 讓民眾與藝術品互動

為了讓民眾能參與裝置藝術創作,還舉辦了一系列與布料有關的活動,民眾可以將捐贈的衣服,交由工作人員整理剪裁、然後親手將剪裁過的衣物,編織入竹材中。

其實這樣的一個募集的一個行為,就是讓舊衣有一種新生的力量,透過藝術的轉換,讓他成為一種公共藝術的作品。在庇護所裡,建立人跟人之間,人跟藝術家之間,人跟藝術作品之間的交流跟互動。

這個作品我們之前去那個瀨戶內海藝術季,在那個小豆島就有一個他的作品,那一看就知道是同一個藝術家,後來我們就找,就發現有這個活動,就來參加。

作為在台灣人口密度最高的臺北市,在街頭總能看到人群熙來攘往的景象,讓我們揮別城市喧囂,走進都會叢林裡心靈的暫歇所,沉澱心情。

 

淡江新聞 林筱潼 張庭嘉 採訪報導

 

延伸閱讀:

臺北市立美術館FB: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fineartsmuseum/